今天我们聊下常把HR搞得头大了几圈的会计分录的“借”与“贷”。
我们知道会计有六大类科目,分别是资产、负债、所有者权益、收入、费用、利润。令我们HR头晕的是:这些具体科目记在借方以及记在贷方是表示增加还是表示减少?我总结如下:
那HR如何理解上述的表所示的借贷关系呢?我们知道会计恒等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:
1、期初期末(静态公式):资产=负债+所有者权益;
2、期中、利润尚未结转(动态公式):资产=负债+所有者权益+(收入-费用),即所有者权益里包含未分配利润。
如果我们对第2种情形做一个变形,即资产+费用=负债+所有者权益+收入,可以理解为左边是资金使用,右边是资金的提供,可以用资金来组成各种资产,也可以把资金用于各项费用,可以是生产费用,也可以是期间费用。而右边资金可以是债权人提供的,也可以是股东提供的,当然可以是通过一系列业务产生资金,以收入的形式提供给企业,这个收入正好与债权人与股东无关,是企业自身经营产生的。
我们再把这种变形与上表相结合,可以看出资产和费用在借方表示增加;负债、所有者权益和收入在贷方表示增加。真是一个好的记忆方法!
以上所说的就是借贷的全部含义。下面通过几个小案例简要说一下怎样运用上面所说到的基本含义。
例1:用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一批,花费2000元。怎样写这个会计分录呢?首先要清楚这个题目涉及到那几大类会计科目,本案例涉及到的都是资产类科目,即:银行存款与原材料。到底怎样记录呢?是将银行存款还是将原材料记在借方呢?显然,银行存款减少了,原材料增加了,按照资产类科目的意义,记在借方表示增加,记在贷方表示减少。于是,会计分录是:
借:原材料 2000
贷:银行存款 2000
例2:提取现金5000元,准备发工资。怎样写这个会计分录呢?首先弄清楚涉及到那几大类科目。显然,现金属于资产类,而应付职工薪酬属于负债类。现金减少了,应付职工薪酬(即要付给员工的工资)也减少了。按照资产类以及负债类科目借贷方的含义,可记录会计分录如下:
借:应付职工薪酬 5000
贷:现金 5000
例3:固定资产,本期记提折旧3000元。首先固定资产属于资产类,贷方代表减少;而累计折旧属于资产类的备抵调整账户,借方代表增加,会计分录如下:
借:累计折旧 3000
贷:固定资产 3000
总之,只有要弄清楚上表所说的内容,HR就再也不会说“臣妾做不到”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