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时的我怀着满腔热血来到北京,赶上了地铁2块钱的时代。科班出生的我并没有什么优势,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只是在书本上见识了一下,实际战斗力所剩无几。面试了n家公司之后,貌似了解了老师说的话,招聘可能是最容易的切入口。
一个半月的时间,2014年4月终于成功入职一家公司,成为了一名人事专员,招聘成了我的日常工作,刚开始公司200多人,北京总部,山西分公司,剩余各个省区都设立办事处。
公司两大部门,业务部,技术部要求2015年在全国的区域达到标准人数。年初缺口150人左右。每个部门都使劲提出了自己的要求。初期,面试流程都没有最终确定,还有一个新的产品即将上线。要求特别紧迫。用人部门每天都在催人事部门招聘招聘招聘。
快速得补充了大约50人的时候,就出现了各地省区经理,消极面试的情况,反应没人带,新员工的离职率也大大上升。并且老员工也有了意见,表示新员工的工资已经超过了老员工的工资,各种不满的情绪油然而生。人力资源部被夹在中间,离职率居高不下,人员的招聘也没有上去。
2个月的时间过去了,公司外聘一名人事经理主持大局,人事经理到位之后......协同部门的3名人事专员。重新梳理招聘工作流程。
第一步、按月度收集各个部门的招聘需求
需要各个部门首脑最终敲定招聘需求,并且标注紧迫程度。
第二步、明确各个区域面试流程
根据部门以及区域情况,确定面试流程,避免面试者等待时间过久或者无人进行最终面试。
第三步、明确人事部门内部人员区域划分
根据招聘需求,合理分配人员招聘任务,按照区域以及人员数量来划分。
第四步、招聘渠道确定
多渠道招聘:
1.内部推荐,设置奖励。
2.网络招聘,根据招聘需求以及需求人员情况,选择比较合适的招聘网站,签订合适的套餐,安排人员定时刷新发布职位。
3.校园招聘,在需求较大的地区,参加校园招聘会,校园宣讲,以及根据现有员工情况,选择较好的学校进行校企合作。提供实习机会。
第五步、新员工培养计划
设定新员工培养计划,一对一的培养计划,其中包括新员工培训以及新员工访谈,在员工试用期,必须有老员工带。并将员工培养计划列入绩效考核。
慢慢得招聘工作趋于正轨,员工的离职率降低,紧急招聘任务减少,各个区域消极面试的情况减少。一年时间过后,我也成功得在招聘模块脱颖而出,负责公司的招聘模块。其实我觉得主要下列原因。
1.定位准确
首先拿到职位JD,要准确了解,抓住关键词,明确到底要招聘什么样子的人员,有哪些必须满足,列出关键词。
2.勤奋
在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情况下,熟记公司的优势,以及公司简介,和区域情况。遇到合适的人多沟通,在电话沟通中,多聊一些公司的情况,进行简单的电话面试,多沟通一些候选人。最好提前加QQ微信等,建立人才库,尽可能的备注他的情况。
3.另外参加校招的情况下,可以带着区域内的负责人,更有说服力。
4.性格可能有优势
典型的SF认知风格,女性文化,喜欢和人打交道。并且注意细节。
总体来说,我们要做到,了解自己,了解公司,了解职位。定位准确,迅速找到问题所在点,解决问题,梳理流程,建立属于自己的人才库。用心做,都会如鱼得水,游刃有余,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